当代艺术 – 投资有道 http://www.moneydao.net 上海丰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Fri, 29 Mar 2024 08:49:23 +0000 zh-CN hourly 1 中美艺术市场引领全球逐步复苏 http://www.moneydao.net/feichangdao/huanqiushiye/7867.html Fri, 10 Apr 2015 07:00:59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7867 2015年3月,Artprice和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共同发布了《2014年度全球艺术市场报告——东西方之间的对话》(The Annual Art Market Report in 2014)。

中美艺术市场引领全球逐步复苏

2014年全球艺术市场再创新高,同比增长了26%,公开拍卖成交额高达152亿美元,十年间涨幅竟超过300%。

上涨的动力来源主要归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及西方高端艺术品市场的出众表现。2014年,全球共计50.5万件拍品成交,保证了艺术品市场流通的稳定性,也说明在经历调整后,整体艺术品市场趋于理性。

与整体市场良好表现同步的是,中国在2014年跻身全球第一,坐实亚洲艺术品交易重心的头把交椅,其销售收入为56.6亿美元,比位于亚军位置的美国艺术品市场成交总额高出8亿美元。2014年中国纯艺术拍卖总额为56.64亿美元,占亚洲纯艺术拍卖市场份额的97%,优势地位牢固。

西方主要纯艺术品拍卖城市在全球艺术市场的市占比

另一件让人们振奋的消息则是,历来具有市场经济风向标之称的美国艺术品市场在去年也刷新历史成交记录,为全球艺术品市场注入强大信心。2014年,美国艺术品市场交易额增幅显著,以48.8亿美元的年度拍品成交总额刷新了年度拍卖纪录,率先复苏,为全球艺术品市场注入强大信心。

从艺术品投资板块上看,现代艺术和战后艺术两大板块风头正劲,成为2014年西方艺术市场收益最高的交易板块。而古典大师作品市场则延续逐年下跌之势,在当今西方艺术市场所占的份额最小。据统计,成交价5000万美元级别的拍品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现代艺术板块,以41亿美元的总成交额让现代艺术板块坐稳了西方拍卖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而风景全然不同的是,去年,古典大师作品市场的总成交额约为6.5亿美元,仅占年度总成交额的6%,总成交量的4%。

此外,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有自己的“新宠”:新青年作品市场备受瞩目。在中国,青年艺术家的市场稳健上升,新老藏家纷纷进入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收藏,目前体现出来的刚性需求较为旺盛。当代艺术板块在拍品匮乏、市场资金量不足的情况下,新老资源的更替现象愈加明显,同时市场也一直在探寻新的增长点,当代艺术品拍卖中的重点从一线高价艺术家开始逐步向青年艺术家渗透,因此青年艺术家在本年度能够稳健上位。

2004年-2014年全球纯艺术类作品市场总成交额变化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中美艺术市场引领全球逐步复苏

]]>
杨青青:一直在跨界 一直在成功 http://www.moneydao.net/yidao/xinqingnian/7455.html Mon, 15 Dec 2014 03:59:55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7455 “我的梦想就是去法国巴黎,啃着干面包在卢浮宫临摹每一副大师作品,最后再在那里举办一场个人艺术展。”这是杨青青14岁时在观看潘玉良艺术展的时候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呼声,一眨眼过去了30年,杨青青已经可以成熟理解如何用当代艺术的手段表现自己想要,她的脚步几乎走遍了巴黎的各个角落,艺术展开遍了世界各地,这里面却唯独没有卢浮宫什么事儿。

上海时代展览,《青青马斯洛——形影不离一种玩具》上海时代展览,《青青马斯洛——形影不离一种玩具》

一个一直在寻找自由的女孩

杨青青第一次大红大紫是在1993年,那个时候很多刚刚走出校园的女孩子们还沉浸在你侬我侬的时候,她却从绘画和人体上找到了一种新的玩法——结构化妆术,把人当做素描来做,并且连续出版了多本关于“形象设计”的专业书籍,一下子引起了行业的轰动,更是有人为她包下了波特曼整层会议厅供她开设“形象设计发布会”。

于是乎,这个年轻女孩成了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的宝贝,在东华的这八年里,杨青青一边画画,一边教学,一边研究并把她的“结构化妆术”推到了行业顶尖。如果一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想必东华大学又多了一个重量级导师,而化妆届不说杨青青的店铺遍天下,也必然会有一大块市场非她莫属。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她突然选择了封笔,而一贯执着的杨青青说要封笔就真的一点都不留余地的结束了化妆生涯。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让她放下了手里所拥有的全部,包括曾经专注的学院派唯美艺术绘画,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开始找寻与丈夫飞苹果的共同语言——当代艺术。

那个时候飞苹果早已在当代艺术圈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飞苹果的社交圈几乎全部是国内有着名号的当代艺术家,于是杨青青在丈夫和这些朋友们的帮助下,借助为杂志供稿的机会尝试着写当代艺术评论的契机,她开始真正的走进了这些人的创作世界。从最初的“非常不能理解”,到慢慢的深入其间,听了很多人的不同观点,看了一大堆的做法,他似乎找到了未来的道路。“当我接触到这些当代艺术作品后,我开始尝试用照片、录像等制作装置,那时我眼中的世界慢慢发生着变化,以前所认为的一些丑陋的、不唯美的、不入眼的东西,在爱情的感染下,都变得能够接受了。我突然发现绘画是一个可以让我获得自由的方式。”

留学也可以如此“传奇”

不能不说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这对“神奇眷侣”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一位浪漫的法国诗人,这位诗人的另一重身份是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在他的游说下,法国外交部让杨青青拿到了全法最高奖学金和任选学校专业的权利,甚至能够报销往返中法的所有费用,一个月后,在丈夫的陪伴下,开始了漫长的求学路,这一去就是整整6年。

在法国就读服装设计的她并没有消停一些,很快就找到了服装设计师的工作,“此时的我很符合跨界艺术家的身份,从一个时尚领域跳到了另一个时尚领域,当然我在那里从画面料开始,一直到做服装,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常常奔走于欧洲各个时尚中心。基于这些,我看到了很多当代艺术的作品,包括概念艺术、装置艺术等,于是提出了‘当代艺术是设计的灵感源’,我是一个艺术家,我做设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当代艺术的实践基础,有这些作品可以给我做灵感,再把这些灵感转换成材质,最后我发现这是一条通路。”

于是乎杨青青在法国又一度火了,一些欧洲著名的服装公司开始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而此时的杨青青也在巴黎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夫妻决定回中国发展了。“卢浮宫离家不远,我却一次都没有去过,于是乎在我回国前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也可以说是捆绑自己的绳索。因为我像一只猫一样,一会捉蜻蜓,一会捉蝴蝶,常常因为周围人的引诱便离开了既定的工作主线,这样也就钓不到我要的鱼了。有了这个自我约定的存在,我便能在想起此事时,掂量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将自己拉到正轨上来。”

青笔墨宝《佛》青笔墨宝《佛》

跨界跨出了一条通路

如果说她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在那个领域得到的成就无疑是最大的,可如果真的那样就失去了我们现在认识的杨青青。回国后没多久的她又找到了新的玩法——“转媒体”艺术,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帮助下,杨青青收集了近500名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她把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全部看完并进行截屏,又将这些截屏转换成图片,再对这些图片进行分析,然后转换成图案,最后再将这些图案转换成面料材质,于是乎一种新的艺术概念诞生了。“转媒体的概念也是基于我自己是一个转来转去的人,基于我自己觉得自己是个模糊的身份,既是艺术家,又是设计师,又是老师。所以我觉得很多人像我一样也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很多人同时兼着很多重身份,一直在这些身份间串来串去,身份经常是模糊的,特别是艺术家。”

“任何一个东西都是一个媒介,这个媒体是可以转换的,转换需要靠人来进行的,一首很有感觉的诗,或者一段音乐,一首歌曲,在人脑中以听觉的形式存在,这个觉是一种很写实的实觉,听得到、摸得着、看得见。但是这个实觉到了我这里,可能变成虚的觉,是感觉、知觉,看不见、摸不着。当这个觉被输入进来,在脑袋里由实转虚,并通过一个出口出来,可能最后出现了一些视觉上的东西,变成一个图案、一把壶、一幅画、一只杯子,依托于我的双手完成了一个从虚觉再进入到实觉的一种转换。有趣之处就在于我们在不断的变化自己,同时增加了我能够变化这个东西的一种能量,以前听这段音乐,可能是这种感觉,听另外一段音乐,可能又是另一种感觉,或者现在听这样的音乐画了这样的画,过了两年以后我再听这段音乐,画的画很可能不一样,因为我当时的情景不一样,我看到的、学到的东西,我的积累和我的高度、我的认知,还有我当时的心情,完全不一样,我释放出来的视觉也就不一样。”

杨青青

杨青青

1970年 出生于湖南,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

1992年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2001年 毕业于法国巴黎 ESMODE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高级女装成衣设计专业

2008年 毕业于法国UNIVERSITE CRENOBLE 2-PIERRE MENDES FANCE L’I.A.E

2014法国中国文化年在法兰西荣获艺术家勋章。她在中国创导了“形象设计”,被德国、法国ARTE电视台、美国CNN有线电视和ASIAWEEK亚洲周刊评价为中国形象设计之母和两千年对世界文化最有贡献的100个年轻人之一。第一个在时尚界和艺术界同时提出“转媒体”概念与方法论。做跨界艺术时尚设计、当代艺术,独创“青笔水墨”,策划并创作了大量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著书十五本。1999年留学法国巴黎,回国后于2010年,在上海戏剧学院成立“时尚艺术工作室”,同年成立“杨青青个人工作室”。其目前的博士后研究是“觉的自由转换”。

近年艺展概况

2014 《转媒体时尚艺术展》,上海国家展览中心

《中法艺术家作品法国联展》,法国中国年

《青笔——杨青青绘画作品展》,法国里尔市

《中法当代绘画作品展》上海壹号美术馆

《青笔——杨青青影像绘画作品展》,德国汉堡

《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展,北京

《集体堕落画展》,上海海上艺术馆

《青笔水墨——杨青青新中式展》《苏州艺术双年展》,苏州

《怀珠蕴玉》作品展,上海一空间

《钱刚、陈墙、杨青青联展》,杭州艺博会

《化妆——风景》,苏州双年展

2013 《转媒体时尚艺术展》,法国巴黎东京宫

《元亨利贞“中国新绘画”展》,上海

《转媒体——水墨戏剧》科学与艺术展

《香樟计划艺术家联展》,上海M50艺术园区

策划与参加《上海老外街艺术节》

《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创想周艺术展》

《法国国立高等戏剧学院个人绘画作品展》

2012 《转媒体时尚艺术展》,上海城市艺术雕塑中心策划了大型展览

2010-2012 《杨青青艺术》影像装置个展,德国柏林展

《杨青青艺术》中德多媒体当代艺术展,德国汉诺威

大型影像装置作品《穿越红楼梦-新媒体互动时尚艺术戏》,上海科学艺术展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

她张罗起一个独特的创造美的世界,而主宰着这一世界的她其实还只有二十二岁。这说起来有点近乎奇迹,但这种奇迹本身足可以说明:到了杨青青这一代,对人自身美的研究和创造已成为一种无法阻遏的必然潮流,上一代还束手束脚不敢把她们往美的领域送呢,而她们早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远远超越上一代的发言权。

杨青青的事业做大了,她把美的光亮从少数偶像们的头顶取下,在无数普通人心头点燃。

文 、编 / 李启超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杨青青:一直在跨界 一直在成功

]]>
于幸泽:前进需要永不停歇的挑战 http://www.moneydao.net/yidao/xinqingnian/7187.html Thu, 23 Oct 2014 03:39:28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7187 于幸泽,一位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旅德海归艺术家,我们看到,旅德期间,他的作品中隐喻了一种“真空般”的海外游子对西方社会的切身体会和生存体验;归国后,开始了对透明媒介和绘画观念的探索,并延伸至更加广阔的当代视觉文化生产,对当代视像的想象力表现在绘画语言和方法上的可能性进行了多年实验。其艺术研究和创作教学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到上海同济大学一路走来,所发生的变化着实让人有些惊讶,昔日的稚嫩早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那不经意间的一抹成熟。

于幸泽:前进需要永不停歇的挑战

从未改变过的志向

于幸泽出生在辽宁的一座小城,80年代初艺术教育在国内并不普遍,于妈妈却愿意额外花钱送儿子去专业的美术培训班学习,“母亲比较喜欢阅读,阅读范围也非常广泛,在她看来,从事艺术行业未尝不是一种工作出路,恰好母亲同事的两个哥哥都是鲁迅美术学院毕业生,一位留校做了教授,另一位则在辽宁电影制片厂当了导演。他们似乎向一座灯塔,为我在艺术道路的前进过程中指引了一个模糊的方向。”于幸泽告诉笔者,“84年,少年宫开了美术班,月学费高达10元,母亲却毫不犹豫的把我送了过去。到87年的时候,少年宫来了一个美术学院毕业的老师,随之开设了美术高考班,那时那刻我才真正的了解了报考美术学院的人在学什么,于是我开始和他们一起画,也算是奠定了我立志考油画专业的志向。”

“这个志向自从扎根在心中开始便不曾动摇过分毫,那个时候对油画没有太多的认识,知道油画可以有很强烈的表现性,可以把物象进行深入刻画。还喜欢油画和松节油的味道。中考前考了两年中央美院附中,高中时连着考了四年鲁迅美术学院,最后到我去鲁迅学院学习,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于幸泽的求学事迹在当地曾红极一时,要么专业课不够、要么文化课不够,两者都够了却又要面对招生名额调整,“高一招11个人排13名;高二专业课考第1,文化课却没过;高三专攻文化课,专业课也排到第3,却只招2个人;高四,画的没什么感觉,却考上了,招8个人,文化课最高,专业课第4。最后支撑我一路走下来的除了爱画画,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想要征服这场考试的欲望了,我的理想必须实现。我觉得这就是上天赋予了你那时候要遭遇坎坷,那段时间的挫败是一种人生财富。”

有转变才有挑战

拥有了这份财富的于幸泽看待人生的观点再次发生了转变,“我的生活基本就是在不断的去挑战挑战中度过的,对于一个男人来讲,28、9岁到38、9岁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段时间如果我不能有所作为出来,恐怕以后再想出头就难了。于是乎开始潜下心来研究艺术家在当代艺术史和当代艺术市场中要如何发展,最后我发现要想获得国人的认可必须要先征服外国艺术市场。在综合多方面原因考虑后,我选择了去德国求学,到了德国还是自由艺术系的绘画工作室,后来又获得绘画大师子弟班的荣誉,最后甚至拿到了德国的艺术家永久居留,当把很多挑战跨过去之后,前路似乎变得越发的明朗。”

旅居德国七年的于幸泽,先后师从伊门道夫教授和麦雅教授,可以说他的艺术生发自博伊斯以来的正统脉络,身上不乏“新表现主义”、伊门道夫、杜塞尔多夫、卡塞尔等令世界眼光禁不住向往和停留的“德国学派”标签。“那个时候处在异国他乡,想表达的是最简单的内容和图像,所以我曾经画过大约有3年的以“气泡”为主体的作品。我选择“气泡”做为表现的内容和创作语言的载体,和我当时的生存状态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是刚刚从中国的美术学院毕业,还没有进行自己的创作工作就来到举目无亲的德国求学是一个巨大转变。生活内容变化和外部环境改变对我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样的空间位移感觉自己好像生活在真空里一样,那时候潜心创作是我生活和学习中最主要的内容。”

把作品回归到原始状态

“我是在建筑学院教授‘造型艺术’。我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思路都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艺术修养为核心。因此课程方式不是教授他们练习绘画技法,而是设置一些课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比如:素描是立体解析然后形态转换、装置艺术与公共空间练习、立体色彩的分析和实验等。这样在教学上可以形成师生更多的对话和思辨,不是因为是建筑系里的造型艺术教学如此,我觉得艺术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前提是要对课程的模式进行专研,大学应该是理论的基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是我们艺术教学的目的。”教师的工作给了于幸泽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存基础,还有就是给了他大把时间可以去进行自由创作。

“未来一段时间我的创作方向是想把作品回归到特别原始的状态,这就是说,要尽量在画面中呈现出一种人性化的手的痕迹,不断的减少制作,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幅画都那么干干净净,像影印品一般。也许不久之后你能看到我画的一些非常简单的东西,每一副都会留有大量手的痕迹在里面,这样有手感式的绘画才是唯一的,也是代表于幸泽的。尤其当下观念的东西已成为过去时,很多作品也将成为过去时,而留有于幸泽痕迹在画面当中的作品确实独一无二的,无论到什么时候,只要这个痕迹在,就表示我曾经存在过。”

于幸泽

于幸泽

1976年 出生于中国辽宁岫岩

2000年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学士学位

2005年 毕业于德国卡塞尔(Kassel)美术学院

自由艺术系 获硕士学位

2006年 毕业于德国卡塞尔(Kassel)美术学院

自由艺术系 获绘画Meistschueler学位

2013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

获博士学位

2007年 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2013年 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

近年个展概况

2014年 《一切有为法》,元画廊,上海市,中国

2014年 《视觉乐园——于幸泽的三个世界》,寺上美术馆,北京市,中国

2013年 《对映透明》,证大喜马拉雅美术馆,当代艺术空间,上海市,中国

2010年 《自在的玩物》,华艺廊,广州市,中国

《自在的玩物》,M艺术空间,上海市,中国

近年群展概况

2014年 《撲素》,十一美术馆开幕展,上海市,中国

2014年 《融·汇》,新艺经美术馆开幕展,杭州市,中国

2014年 《意象坪山-中外雕塑名家作品邀请展》,深圳市,中国

2014年 《首尔世界开放艺术展》,世宗文化会馆,首尔市,韩国

2014年 《首尔光华门国际艺术节》,世宗文化会馆,首尔市,韩国

2014年 《袁石桃:一个非社会学研究个案》,

证大喜马拉雅美术馆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上海市,中国

2014年 《马上说》当代绘画邀请展,熙画廊,上海市,中国

2014年 《无住》当代绘画邀请展,环球港美术馆,上海市,中国

2013年 《第四届上海当代学院版画展》,同济大学博物馆,上海市,中国

2013年 《异视觉》当代绘画邀请展,华艺廊,广州市,中国

《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寺上美术馆,北京市,中国

《首届北京中韩文化艺术节》,韩国文化院,北京市,中国

2012年 《邂逅的境遇》中德泰艺术家邀请展,华润华夏美术馆,郑州市,中国

《中国青年艺术展》SAP 展览中心,海德堡市,德国

《WO AI NI MA》D-SPACE画廊,北京市,中国

2011年 《亚洲脉搏》中国当代艺术展,曼谷当代美术馆,曼谷市,泰国

《超有机》首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双年展,北京市,中国

2010年 《FET ATR》国际艺术节,三里屯VELIG,北京市,中国

《零点时分》多伦美术馆,上海市,中国

《时空经纬》21艺术中心,上海市,中国

中国美术馆策展人、艺术批评家王萌:

于幸泽在德国留学了七年,“新表现主义”、伊门多夫、杜塞尔多夫、卡塞尔,这些都是令世界眼光禁不住向往和停留的名词,几乎构成了现当代艺术系统内的“德国学派”,可以说你的艺术生发自博伊斯以来的正统脉络,而你的绘画起点则是“观念艺术”冲击之后的绘画新生,当然还有更直接的“德国最新”的“当代艺术”生发。

气泡、泡沫、充气玩具是于幸泽绘画中的特殊关切,后来他的艺术开始扩展到对当代视觉物象的“生产”和当代视觉视像可能性和想象力的“激发”,这就与那些刻意的社会学叙事和政治图像的“习惯”拉开了美学本体上的距离,而将“游乐”和“奇妙”的感觉“导入”今天的艺术世界,从而获得一种鲜活感和春天的气息。他的创作世界仿佛浸泡在一个由“气泡”、“昆虫”、“明艳”所营造起来的“视觉乐园”中,作为艺术家,他把“艺术游乐园”中的游乐经历传递给了艺术界,也给社会呈现了当代青年的想象与活力。这是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创作正在转型,用美学立场上的新经验将发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

文 、编 / 尔沧川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于幸泽:前进需要永不停歇的挑战

]]>
机构收藏:不怕作品贵,就怕作品差 http://www.moneydao.net/yidao/paimaichang/6510.html Wed, 04 Jun 2014 07:06:15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6510 从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全年大约在450亿元左右,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也明显增加,也出现了针对外国艺术品的国内企业收藏。

  近年来,由于艺术品的价格连续多年大幅上扬,投资和收藏艺术品所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传统藏家或者单一收藏者的实力已经不足以涉足精品市场,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企业化、机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公益慈善行为、广告公关行为合理避税……这些都是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市场和大量购买收藏品的动机。一些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高额回报,如湖南电广传媒,艺术品经营年营业收入约4.2亿元,利润约3.4亿,毛利率79.61%,占公司主营收入比10.38%。机构收藏正在悄然吞噬着艺术市场。

夸张的投资回报率

在2013上海国际收藏论坛上所发布的《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中指出,从2012年以来,中国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全年大约在450亿元左右,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也明显增加,也出现了针对外国艺术品的国内企业收藏。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已经成为中坚力量,特别是企业收藏已经成为一些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回报率甚至高于其主业。

该报告中还阐述了,不同于国外的艺术品市场主要是由庞大的中产阶级支撑,中国几乎没有这一阶层。随着收藏群体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企业收藏的快速发展,未来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的特征可能将更加明显:顶级艺术品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中低端艺术品的价位反而会较为平稳。

另外,近年来,金融资本与艺术品市场之间的融合加速,金融资本的介入为艺术品市场注入了资金动力,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政策的指引,亦有利于中国基金的发展进入到包括艺术品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时代。浙江天仁合艺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近年来国内艺术品基金做得最为成功的机构之一,其2013年成功发行的当代艺术品基金规模就超过了3.2亿人民币,成为当年国内管理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品基金管理机构,这也显示出以浙商为代表的中国财富新贵已经开始将艺术品投资列入资产配置行列。

机构收藏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报告还指出,机构收藏区别于个人收藏,具有制度性、系统性、专业性、大资本等优势,但由于目前国内的机构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国内很多机构收藏意识还没被完全培养和激发出来,很多机构还没有认识到机构收藏对于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性。

2国内企业收藏亟待专业化、制度化。现在国内机构收藏处于一个“收”的阶段,还远没有达到“藏”的阶段。从“收”的角度而言,机构收藏什么样的作品,怎样通过合理的机制去有效建立起自己的收藏,这对于机构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是基于美术史价值判断基础上形成的机构收藏价值观的体现。在明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才会使收藏目标定位明确、富有特色。

在机构收藏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先行在收藏藏品,藏品策划、藏品研究和藏品管理方面更加专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推动了收藏价值标准的确立,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

3学术性亟待加强。已经初步建立了机构收藏的企业或集团,目前还没有能够对于收藏的作品进行系统性深入的梳理和研究,艺术品的价值和研究对于艺术品而言很重要,对藏品研究的透彻才能更好的挖掘和发现艺术品的价值。美术馆的收藏往往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典藏”--成为典范的收藏、成为经典的收藏。如果当下的收藏不能带来未来更大的文化价值的东西,可能这个机构的收藏的学术位置就会受到质疑,这样就失去了机构收藏真正的学术价值和权威性了。

4没有向社会公众开放,进行文化传播。一个企业成立机构容易,但运营和维护好机构,对于欠缺经验的企业来说并不容易。对于一些目前还不具备成立美术馆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举行藏品展览等其他方式,与公众进行文化资源的交流和分享。

5国内对于机构收藏还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国外的机构进行收藏,可以免除部分企业所得税,但国内还缺少对于机构收藏的政策支持。从艺术贸易的角度来看,我国虽然近年来艺术品市场高速增长,但受制于高额的进口关税以及严格的进出口限制,跨境艺术品交易不够活跃。因此,大家呼唤着规范的法律能够出现。社会的需要或这个领域的需要,必然会要求法律、政策的出现和完善。

作者:李启超   来源:投资有道14年2月刊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机构收藏:不怕作品贵,就怕作品差

]]>
我们为什么不爱艺术了? http://www.moneydao.net/yidao/yiwentang/5652.html Thu, 22 May 2014 06:44:17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5652 作者:徐子林   来源:投资有道13年6月刊

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艺术本身,让艺术融进我们的生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真正的、有血有肉的、让观者能感受到体温的,蕴藏着蓬勃生命力的艺术方式,让我们随时渴望消费艺术。

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艺术变得越发不再重要,甚至我们可以忽略艺术,对艺术视而不见!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是艺术的不幸还是我们的不幸呢?

于凡《骑马的小海军》
于凡《骑马的小海军》

  古典话剧、芭蕾舞、古董展、书法展、国画展、人体油画……似乎这些已在大众心里扎根的“艺术”都是一种传统的、古典的、修养的和技艺的,不仅和创造力没有直接关系,和当下的生活也没有直接关系。显然,由于教育的原因,我们“理解”的艺术其实离我们的现实很遥远,于是,艺术变得可有可无。

而在其他的一些国家,如果不特别注明,大家说艺术时就是指“当代艺术”,一种正在发生的、和我们的生活、思考方式密切相关的行为方式。这才是艺术,一种真正的、有血有肉的、让观者能感受到体温的,蕴藏着蓬勃生命力的艺术方式。

这样的艺术让我们离不开,它应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艺术本身,让艺术融进我们的生活,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随时渴望消费艺术。就像吃块巧克力或者冰激凌那般简单和随性。

  《十五分钟的永恒》,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花园港路200号

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展览时间从4月29日至7月28日,这是亚洲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安迪·沃霍尔回顾展。展览跨越安迪·沃霍尔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全部艺术生涯,按不同时期分为四个部分,共展出绘画、摄影、丝网印刷、素描以及雕塑等各类作品共四百多件,代表作品包括:《金宝汤罐》(Campbell‘sSoupCan,1961年)、《伊丽莎白·泰勒》(SilverLiz,1963年)、《杰克》(Jackie,1964年)、《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1967年)等。

安迪·沃霍尔在国际艺术界影响巨大,对中国艺术界的影响也同样深远。我为大家提供一个观看的角度,就是安迪·沃霍尔对生活和艺术的界限的模糊,从某种程度上,安迪·沃霍尔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展览中《时间胶囊》是一系列时间跨度为30年的展品-从20世纪六十年代早期一直到沃霍尔去世时的1987年,由612个箱子组成(主要是标准尺寸的纸板箱),沃霍尔一般用这种箱子来放置他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在搬入百老汇860号期间,沃霍尔想到利用纸皮箱创作一系列“时间胶囊”,以处理工作室和办公室的杂物。他把日常繁琐的信件、杂志、报纸、礼物、相片、公司记录及其他物品挑选一部分放入纸箱。这些资料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去了解沃霍尔的私人世界,以及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和艺术文化环境。

我认为这一部分对观众尤为重要,大家可以感受到艺术和生活的无缝连接。

陈文令《小红孩》
陈文令《小红孩》

  《从手势到语言》,外滩美术馆,虎丘路20号

正在外滩美术馆举办的《从手势到语言》,展览时间为4月27到8月11日,这个展览展出的绘画、雕塑和装置作品,划归为三个主题:1、语言的权力与权力的语言;2、化身与变异;3、诗学与书写空间。

这一展览的思辨的成份要多一些,普通观众看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比如展览中讨论:造型艺术家是否可能隐退作品的形式,而单单通过语词呈现艺术品蕴含的意旨?这一问题的提出,迫使我们去思考观念艺术与传统造型技法的关联,尽管一切造型艺术品的观念都通过形式获得表达,然而我们是否可以抽离作品的物质性,直面作为艺术品结构的纯粹观念?

这样的展览我建议读者朋友试着去感受一下,不要首先抱着一种既定的成见去看展览,而是首先要把自己放空,去感受。懂不懂不重要,关键是要近距离去感受这些或许让你觉得匪夷所思的当代艺术品,促使你思考,这些东西为什么被称为艺术品呢?

  《小是美丽》,狮语画廊,武康路376号

最后,再看一个轻松的展览,《小是美丽》是正在狮语画廊展出的小雕塑展,这些小雕塑没有表现严肃的话题,却不乏生活中的幽默,陈文令的小红孩笑得让观众都忍不住开怀。还有于凡的骑马的小海军,线条简,造型简单,单纯中透着一股智慧。

艺术可以是深奥的,也可以是轻松的,还可以是幽默的,当然,如果有同时具备这三种特质的艺术该是多好啊。而现实中往往是,艺术常常把我们搞糊涂了。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我们为什么不爱艺术了?

]]>
当代艺术需要独创性 http://www.moneydao.net/yidao/yiwentang/5430.html Fri, 16 May 2014 08:53:03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5430 作者:徐子林  来源:投资有道13年4月刊

我们通常说的艺术家的包装和运作,是基于对艺术家作品的“独创性”已经产生“共识化”以后的工作,而不像初入艺术市场的人想当然的认为,只要肯花钱推广和包装,任何艺术家都可以成功。

当代艺术需要独创性

  西方艺术市场中流通的艺术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不同的是,当代艺术则始终与“挑战边界”相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整个西方艺术界都极为推崇“挑衅”性艺术作品,甚至无法判断某件“作品”是否是艺术。比如早在1917年,杜尚从商店买来一个小便池签上名并命名为《泉》,就直接送去展览了,如今这个小便池成了费城美术馆中最重要藏品。

如何包装当代艺术家?

对艺术家的价值判断,如何获得艺术机构和重要画廊的“承认”?被“承认”的机制和标准是什么呢?对独创性的热捧是西方二十世纪积淀下了的最重要的文化品格。

我经常说,当代艺术是一招制胜的,就像武林高手比武,一出手即见分晓。那些大战三百回合还难分胜负的都是武侠小说胡扯的。我们通常说的艺术家的包装和运作,是基于对艺术家作品的“独创性”已经产生“共识化”以后的工作,而不像初入艺术市场的人想当然的认为,只要肯花钱推广和包装,任何艺术家都可以成功。

所以针对优秀艺术家的包装,就是设计一个成功路径,让艺术家的“独创性”在不同展览和市场中,经过一层层的筛选后,仍然保持鲜明的“与众不同”。同样优秀的艺术家,其作品走过的路径决定了未来价值的高低和在市场中完全不同的地位。西方艺术市场在评估一件当代艺术品好坏时,需要综合分析艺术家通过所走的路径,吸纳和积累的价值有多大。这符合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分析哲学的思路。

很多人之所以热衷于当代艺术的实践,在于当代艺术可以给予支持他的人最好的馈赠:价值认同和非凡的成就感。当代艺术作品看似很疯狂,但是一定是包含深邃的思想。

  画廊中的当代艺术实践

  《海上传奇》,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淮海中路300号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正在展出的《海上传奇》,这个展览中有很多有趣的艺术家,比如舒勇,这个一直以恶搞出名的艺术家,从吹泡泡到泡女郎,再到万人唱国歌,堪称艺术界的陈光标。十多年来懂艺术的和不懂艺术的都在笑话舒勇,嘲笑一直伴随着舒勇的成长,直到今年舒勇即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了,也许很多人将对舒勇改变看法,也或许嘲笑将继续。但毋庸置疑的是,舒勇必然是一个艺术界充满争议的艺术家,在今天的中国,被不断争议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另一个有趣的艺术家周铁海,也是剑走偏锋的艺术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宣称艺术家不需要亲自画画了,艺术家只需提供“想法”然后再雇人帮画出来就好了。后来发现“画”还是太有个人特征,干脆喷绘,进一步消灭个人画的痕迹。周铁海作品制作的过程本身就具备思辩的特征,再加上题材选择极具智慧,所以成为上海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海上传奇》展览上,周铁海的作品是《甜心》,用雕塑制作的甜心,特别的无厘头。

《基本工作》,香格纳H空间,莫干山路50号18号楼

香格纳H空间正在展出《基本工作》群展,作为画廊新年第一次群展,呈现了一系列架上作品,将视角聚焦于绘画的创作态度,并延伸至其中策略及美学选择。参展艺术家包括张恩利、李山、丁乙、没顶公司等。这其中,杨振中的绘画装置特别智慧,利用人在视觉上的错觉,结合绘画表达了全新的感觉。

 《存在的瞬间》,当代艺术画廊,四川中路33号703室

靠近外滩的当代艺术画廊刚刚乔迁新址,3月16日起到4月30日,为大家呈现了一个跨界艺术家邱昊的个展《存在的瞬间》。邱昊是位女装设计师,职业特点使得邱昊对材料的使用非常敏感,在作品中呈现出一种天然的柔软和纤细的触觉。邱昊作品使用了丝绸、宣纸、小羊皮和马毛等不同的材质,用这些原本就无法确定的“形”来讨论“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命题,体现了存在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在邱昊的作品中,还产生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即西方的“认知”和东方的“感知”。然而,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异质感并没有完全交融,而是显得彬彬有礼。于是,我们对作为艺术家的邱昊有了进一步的期待。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当代艺术需要独创性

]]>
世界拍卖市场聚焦香港 http://www.moneydao.net/yidao/haiwai/5055.html Mon, 12 May 2014 03:38:09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5055 作者:陈蓓   来源:投资有道13年2月刊

香港无疑正成为拍卖界关注的焦点,不但体现了中国大陆、香港本地及亚洲其它地区买家当前的需求动向,也有望成为2013年春拍的风向标。

2012年11月,纽约苏富比在当代艺术拍卖部分创记录地收获了3.75亿美元。但随后,光环转向了香港。佳士得、宝龙、北京保利、罗芙奥、首尔拍卖、天成和亚洲联合拍卖相继在香港举行了拍卖会,并公布了强劲的销售数字,香港当月无疑成为了拍卖界关注的焦点。显然,越来越多的国际藏家正希望将他们的藏品在香港出售,而更多的拍卖行也期冀能在这个全球最活跃的拍卖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世界拍卖市场聚焦香港

  香港是举办拍卖会最好的地方

虽然接二连三的拍卖可能会使买家应接不暇,但亲和艺术拍卖公司(Shinwa Art Auction Co.)行政总裁 Yoichiro Kurata 表示,“香港是举办拍卖会最好的地方。” 正如香港经销商James Hennessey接受彭博社采访所言,“香港是个很好的市场,有很多交叉点。”该经销商以140万港元在香港佳士得购买了王克平的雕塑、蔡国强的火药爆破纸本作品和日本艺术家Ryozo Kato的纸底石质颜料作品。

各拍卖行竞争激烈,一些强劲的竞拍更是将价格推至历史最高水平。宝龙以1200万港元拍出一枚43克拉的蓝宝石和钻石戒指,创了斯里兰卡蓝宝石每克拉的记录。此外,一架1930年左右产的仿蜥蜴皮徕卡Lexus I相机以破记录的750万港元拍出,是高估价的4倍多。

世界拍卖市场聚焦香港

  对于像葡萄酒和中国当代艺术这样的拍卖类别,香港确实是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巨头的福地。香港佳士得在为期三天的葡萄酒系列拍卖会上以170万港元出售了一箱(12瓶)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 2005,这也是中国大陆买家一向青睐的葡萄酒。在备受瞩目的艺术品拍卖会上,由法籍华人艺术大师朱德群1987年创作的双联画《白色森林之二》(“La foret blanche II”)在经过激烈地竞拍后,最终以6000万港元(770万美元)被一位亚洲电话买家成功竞得。据Artnet数据显示,朱德群作品之前的最高售价为590万美元,也是于2009年在香港苏富比创造的。此外,张晓刚的2001 No.8》以1240万港元(160万美元)成交,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1580万港元(200万美元)成交,是其低估价的近2倍。一交易商表示,“由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增强带来了更多的资金,使市场变得更加强大。”

国内拍卖巨头纷纷落户

除了国际拍卖巨头收获颇丰外,中国大陆的拍卖领头羊也不甘示弱。保利在为期两天的香港首拍中,在珠宝、中国水墨画、以及中国现代和当代艺术门类中共收获5.2亿港元。这一数字超过了竞争对手中国嘉德于10月7日在香港首拍中收获的4.55亿港元。保利和中国嘉德在香港的落户,印证了香港作为亚洲商业艺术中心的地位。

随着香港在全球拍卖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海外委托人要求拍卖行在香港出售其藏品。正如《南方早报》所报道的,尽管纽约佳士得和苏富比近期都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但收藏家对亚洲市场特别是香港都抱以“看涨”的热情。保利国际表示,香港市场在过去三年内都一直走强,更多的本地买家期望加入艺术收藏的行列,而该拍卖行近期售出的拍品均来源于海外。正如保利拍卖(香港)的中国现代与当代艺术资深专家Gladys Chung所言,“这绝对是个趋势。在香港的销售能吸引本地、台湾、中国大陆以及亚洲其它地区的买家。而这也是北京保利决定在香港举行拍卖的原因之一。”

世界最多样化的拍卖市场

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当代艺术品、葡萄酒及稀有珠宝不断攀升的需求让中国大陆、香港本地、亚洲其它地区及西方的收藏家汇聚在香港。这座“东方明珠”无疑已成为世界上最多样化的拍卖市场之一。

2012年12月初,苏富比在香港举办亚洲和西方当代艺术拍卖-《无界:当代艺术》,这也是苏富比首次在亚洲举办此类拍卖。拍品囊括了罗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现代风格》(“Modern Room”),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美元符号》(“$(1) Sign”),朱德群的《构图NO.170》以及艾珠·克里丝汀(Ay Tjoe Christine)的《我们的红土路》(“We Made The Red Path”)。虽然香港市场对西方艺术品的需求仍相对较低,一些拍卖行认为,本地的一些买家已准备添加一些沃霍尔或毕加索的作品。

聚集了国际买卖行家的香港,不但体现了中国大陆、香港本地及亚洲其它地区买家当前的需求动向,也有望成为2013年春拍的风向标。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世界拍卖市场聚焦香港

]]>
青年艺术新富将受益于艺术金融化 http://www.moneydao.net/fengmian/4517.html Wed, 07 May 2014 06:50:26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4517 作者:罗宏才  来源:投资有道12年11月刊

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虽遇曲折,但坚实的市场分析数据让我们坚信,随着“70后”、“80后”艺术市场的成熟,未来当代艺术拍卖将迎来新的高潮。

2012年秋拍乍起,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突然飘来的一则拍卖消息让许多关注艺术拍卖市场的人们感到震惊:10月7日,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现场一派秋风寂然,一批带着显著中国当代艺术符号的作品流拍连连,一些曾经领袖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名家精品尽管一再大幅降价,仍频遭冷遇,无人问津。

这个被业界称作“黑色星期天”的拍卖日,在秋风中黯淡摇曳、萧瑟阴冷,又一次逼向近期问题多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青年艺术新富将受益于艺术金融化

  此前,中国艺术市场因其爆发式增长和金融化速度带来的一些混乱局面已频现争议,“泡沫挤干”、“白菜价时代”、“拍瞎”、“假拍”、“崩盘”、“被资本抛弃”以及“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八年’曲终人散”等论调自今年以来此起彼伏,这个“黑色星期天”的无奈,使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又现一层阴影。

事实上,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正是因为艺术金融化的市场推进,同时中国当代艺术经过一定时期发展,通过国内外拍卖市场的磨练与洗礼,它的组群结构、拍品数量、精品几率、价格层位、增长速度正在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

针对当下组群样态,国家有关部门与相关市场,尤其是艺术金融机构的发展,已经呈现出联手实施积极培育措施的态势,在稳定提升“50后”到“60后”年龄组群的基础上,加大对“70、80后”组群的推介和培养力度,并有计划的引导培育“90后”更年轻的组群,多出精品,快出新人,高出记录。这样逐渐形成层序合理、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的生态化组群结构,也能够更好的适应和引领目前艺术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未来需求。

坚实的市场分析数据也更让我们相信,随着“70后”、“80后”青年艺术市场的成熟,未来当代艺术拍卖还将迎来新的高潮。

“70、80后”入市更顺利

从分析来看,相较“40~60后”组群,目前“70~80后”组群在市场记录、成交数量以及市场稳定性与市场影响力方面是相对显弱。

但他们却幸运地越过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的初步发展阶段并得到适时而来的一级画廊市场的长期熏陶与考验,能够更为顺利而且相对规范地稳步进入二级拍卖市场,同时,他们进入市场平均年龄较小,入市群体较大,节奏较为整齐。

在题材上,“70后”和“80后”对厚重的历史主题、宏大的叙事场景及刻意的政治隐喻的兴趣呈消退之势。

现在的社会环境,拥有快速的城市化节奏、强大的网络信息、新的人际关系秩序与日益强烈的国际化进程等,这促使年轻的艺术家们更热衷关注自我,关注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生活现象,不满足于简单的图式符号,以打破和谐、营造朦胧、凸显跳跃、勾勒残缺、布置碎片、强化虚幻、制造反差并有机参入数字化技术等多元手法来表现独特的个性意识。他们的作品往往集中氤氲前卫、新奇的视觉效果,发散出强烈的时代与青春气息,体现新时期当代艺术既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又融汇现代国际文化意识的感人魅力,具有更直接、更快速、更准确融入国际社会的艺术语言特色。

他们中目前的代表人物有高瑀、陈可、李继开、熊宇、李青、韦嘉、仇晓飞、王光乐、吴海洲、范明正、黄一瀚、响叮当、江衡、罗丹、王玺、田流沙、梁剑斌、沈娜、熊力均、潘玉川等人。

受年龄区段及市场认知度等因素影响,这一群体作品拍卖价位一般较低,“70后”与“80后”之间又存在区别。

数据显示,“70后”艺术家平均成交价趋向稳定,大多数固定在10万?50万元之间,精品力作则逼近百万元;“80后”则差距较大,最高有30多万元,但大多徘徊在10万元以下,市场记录不太稳定,有明显跳跃、越位现象。

2011?2012年,“70后”拍卖市场平均成交价前10者为贾蔼力、李松松、王晓勃、管勇、宋彦军、王冠军、任重、陈可、韦嘉、罗寒蕾;“80后”拍卖市场平均成交价在前10名者为李青、高瑀、周松、崔景哲、董博泉、王岱山、李超、陈飞、刘晟、孙浩。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色与差异,促使一些具有超前市场意识的藏家愿意将资本投这些青年艺术家,发展中的艺术金融机构也看好他们的潜力。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这一组群参拍人数、参拍作品、拍卖场次、交易频率、成交记录等数字明显攀升。

“40、50、60后”仍是绝对主力

“40后”及“50后”组群,大多经受过艰苦生活环境?练,通过刻苦学习获得扎实绘画功底,同时具有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一代艺术家受“伤痕美术”的影响较深,作品苍莽滞重,带有浓郁地乡土主义情怀,代表人物有何多苓、孙为民、罗中立、陈丹青、王川、龙力游、朱毅勇等人。

与“40后”及“50后”相比,“60后”对红色年代的记忆多限于模糊与错位,他们骨子里有艰苦生活年代的血缘基因,经历过系统扎实的学院派绘画教育与技法训练,且在青春力最旺盛、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经受了85思潮的洗礼,因而能够滋生不迎合政治口号,不拘泥自然时空,追求自由、多样创作手法,具有强烈“反叛精神”与思辨能力的执着蜕变意识,这一绘画群体的代表人物有毛旭辉、张晓刚、叶永青、潘德海等人。

基于年龄、经验、技法、市场认可度等优势,上述群体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最早进入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领军者,在市场记录、成交数量以及市场稳定性与市场影响力方面,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青年艺术新富将受益于艺术金融化

  艺术金融助推青年艺术家成长

青年艺术群体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推进者和潜力源,他们的作品表现将是中国艺术进一步融入世界的最佳特使。

观察拍卖市场投资中国当代艺术的群体结构,主要有四类:一是具有审视中国文化背景、基础及具备一定实力、富于市场经验的外国收藏家、投资者、画廊与金融相关机构;二是具有中国与西方文化背景及一定实力的海外华裔收藏家与投资者;三是富于市场经验的中国收藏家与投资者;四是以中国为主体,具有相同年龄区段身份资质,承接前辈财力的年轻收藏家与投资者。

这类例子有很多,比如艾斯特拉收藏(Estella?Collection)、弗兰克家族和法伯家族(Farber)及希克、尤伦斯、萨奇等人的介入。从个人来说,张晓刚有英国收藏家查尔斯?萨奇(Charles?Saatchi)等人的支持记录及纽约佩斯威登斯坦画廊(Pace?Wildenstein,今名佩斯画廊)的鼎力推介。

客观而言,西方藏家与投资机构对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介入,充满投机色彩,且影响力不大,真正支撑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市场的生力军仍是中国的藏家与金融机构。

随着“70、80后”逐渐成长为社会主流阶层,掌握大量财富,这些年轻收藏家与投资者开始倾向于那些与自己相近年龄的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比如,此前以百万元巨资拍得70后艺术家陈可《海盗》作品的藏家,据说就是一位来自保利的富二代员工。

青年艺术群体数量、创作实力及日益提升的创作环境,其流向拍卖市场的作品量正与日俱增,作品输出与市场需求矛盾将加剧,更多精品力作期待市场发现和推介。

作为投资收藏主力之一的艺术金融机构,从他们目前的主要退出渠道——拍卖市场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拍卖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些具有丰富资源与市场推介能力的城市如南京、广州、苏州等城市市场潜能并没有发挥出来。类似西安这类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尚存在着重传统国画、轻当代艺术的现象,市场结构欠佳。仅有的力邦、大唐西市诚挚、秦商拍卖等相对较多关注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拍卖公司实力弱小,影响力不大,像孙蛮、麻爱周、强世军等一些实力较强的画家,在西安拍卖往往遭受冷遇,而在北京拍卖市场却表现活跃,这应当引起重视。

从长远看,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前景看好的趋势仍是指日可待的,而一个成熟的艺术收藏、投资市场,无疑也将大大助推青年艺术家群体的良性成长。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青年艺术新富将受益于艺术金融化

]]>
以艺术的名义新资本推手新青年 http://www.moneydao.net/fengmian/4511.html Wed, 07 May 2014 06:49:27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4511 与如今中国艺术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前辈相比,70后、80后乃至90后青年艺术家们确实更有个性,并行在一条与前辈们所不同的道路上。

与此前相比,这些年轻人的竞争更激烈:每年大量美术院校的考生将中国青年艺术群体推向一个令人吃惊的规模。

与此前相比,这些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更系统:大量科班出身背景让他们拥有着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赶上了一个迥异于前辈们的时代,一个艺术与金融开始紧密结合的时代。

随着金融在艺术市场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这个市场开始再也不相信眼泪。巧妙的市场运作,产业链各环节缜密的配合,让青年艺术家似乎看到了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希望。于是,在毕业前找家机构推销自己,亦成为了一项主要课题。

  但奇怪的是,也正是这批年轻人,造就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年龄层脱节。他们的市场价值始终无法达到所希冀的高度。在当下艺术投资机构的产品配置中,他们也始终被归于“配角”。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专题报道,对如下疑问微探:艺术金融深度介入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对这些年轻人究竟是利是弊?

感谢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雅昌网的支持,他们提供的数据和市场研究为这次报道提供了深入的方向。

以艺术的名义新资本推手新青年

2011~2012中国70、80后青年艺术家市场现状调查

骚动中的艺术投资“青春期”

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80年代艺术家的市场份额集中在油画类作品,国画、雕塑、版画等门类市场份额较小。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青年艺术家们在实验艺术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经过“亿元时代”的洗礼,中国艺术品市场渐趋理性,对“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的关注渐有升温之势。通过聚焦、分析他们在中国拍卖市场的表现,可以真实具象地了解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时准确地把握艺术投资的脉搏。

过去的两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大潮迭起。先是“热钱”涌动,艺术家、拍卖行、收藏家皆投身其中,整个拍卖市场热闹非凡,继而2011年秋拍、2012年春拍的持续走低,拍卖市场风云突变,避险情绪弥漫。豪华落尽见真淳,是坏事也是好事。也许只有经过潮起潮落的涤荡,亲历者才能从纷繁的拍卖数据中,读懂中国艺术市场的一些常识与规律。

“70后”前三甲均价超百万

据雅昌艺术网公布最新数据显示,70年代出生艺术家的市场表现良好,价格结构合理。从平均成交价上来看,位列三甲的贾霭力、李松松、王晓勃均超过200万元,其中,贾霭力更是以305万元位居榜首,市场关注度最高。此外,其他八人的市场均价呈带状分布,分别集中在100万元和50万元两个价格中心。其中,管勇、宋彦军处于第二梯队,接近100万元;王冠军、任重、陈可、韦嘉、罗寒蕾位于第三梯队,集中在50万元上下。合理的拍价格局充分表明,70年代艺术家已经成熟,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已趋于稳定。三个梯队分别以50万、200万基数增长,既体现了市场对高品质艺术的追捧,也为这批艺术家提供了较大的升值空间。

与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相比,8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平均成交价稍逊一筹。排在榜单前列的分别是李青、高瑀的34.36万元、32.52万元。其他8位青年艺术家则集中在8~15万这个狭窄价格区间,扎堆现象明显,价格差距不大,有实力的藏家尚未关注到他们。也正因为整体价位偏低,能与70后艺术家拉开差距,价格优势明显,新进买家的关注度反而较高。此外,崔景哲《火红的日子》能以126.5万元的高价拍出,也显示出80后艺术家强大的市场爆发力。

“80后”逆势上扬

对比2011与2012年的部分拍卖数据,我们发现70后艺术家的单件拍价普遍有回落之势,而80后艺术家的单件拍价总体平稳,甚至出现逆势上扬的趋势,崔景哲就是在“北京保利2012春拍中国当代水墨(一)”专场上闯过百万元大关的。在“热钱”退位,前景迷茫的背景下,70年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回归其真实的艺术价值,而后者因受新进买家的关注而有抢眼表现,应该正是市场理性的作用。

就题材而言,70后艺术家倾向于用抽象、朦胧,甚至荒谬、残缺来表现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如中国嘉德2012春拍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拍出的《颠倒的女人》,就体现了王晓勃关注社会现实的别样视角。而80后艺术家则更多地汲取了时尚、卡通、游戏等元素,如李青“大家来找茬”系列明显带有网络游戏的色彩。这里需要探讨的是,藏家群体似乎对卡通风格产生审美疲劳。以高瑀为例,作为“卡通一代”的代表,其卡通题材的成交率从2011年的90%跌至2012年的低谷,全部流拍,虽然造成流拍的原因有多种,但适时调整创作理念,积极对位市场需求,恐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70后、80后艺术家的市场份额集中在油画类作品,国画、雕塑、版画等门类市场份额较小。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青年艺术家们在实验艺术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其成交平均价均高于绘画、雕塑类作品。既有拍卖机构追求品质、推陈出新的市场运作,又具备与西方艺术气质相通、血脉相连的天然优势,实验艺术应该还会有更加突出的表现,值得广大藏家继续关注。

以艺术的名义新资本推手新青年

拍卖推荐成主要方式

从艺术家的年龄来看,排名前十的“70后”艺术家主要集中在1975年以后,多达7位。与之相反,“80后”艺术家则全部集中在1985年以前。艺术家的年龄是艺术品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年龄大的艺术家,其作品进入市场较早,价位较高,这主要体现在“80后”艺术家群体。“70后”艺术家的反常表现,则再次提醒我们,艺术市场在更新换代,位于1975~1985年龄区间的青年艺术家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此外,艺术家的教育背景也值得关注。除任重外,“70后”艺术家均出自专业美术院校系统,尤以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学生最为活跃。“80后”艺术家则师出多门,既有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传统美院,又有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综合类高校。

需要指出的是,综合类院校的后来居上与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的缺席,提醒市场应该重新评估这些非美院系统艺术家的市场潜力。

“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能够得到拍卖市场的青睐,离不开各大拍卖行的积极推动。陈可、张飞、崔景哲、孙浩等人均参加过中国嘉德、北京荣宝、河南金帝等拍卖公司推出的新锐专场。其中,中国嘉德推介新锐的力度最大,专场最多,并已形成“大学时代”系列,主推中国艺术院校的优秀作品。

应该看到,“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群体,是一个人数较多、个性活泼,具有强烈艺术进取心且处于不断裂变的社会群体,他们并不代表某个艺术流派,却拥有一股推陈出新的强大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价位低、风险小、潜力大、流动性好等优势,尤其是艺术金融机构投资“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一定会成为一种趋势。

作者:雷俊 程大峰 龚晨   来源:投资有道12年11月刊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以艺术的名义新资本推手新青年

]]>
Asian Art Piers:掘金纽约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http://www.moneydao.net/yidao/haiwai/3788.html Tue, 29 Apr 2014 09:42:19 +0000 http://www.moneydao.net/?p=3788 作者:陈蓓   来源:投资有道12年5月刊

专注于中国及亚洲当代艺术的Asian Art Piers画廊,日前在纽约Chelsea艺术区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低谷后,少数进入纽约市场的中国当代艺术画廊。

作为纽约Chelsea艺术区的新入驻者,专注于中国及亚洲当代艺术的Asian Art Piers画廊于今年2月中旬正式对外开放。以北京的艺术经销商为坚实后盾,Asia Art Piers在世界艺术中心的纽约,大胆向美国大众展现广泛而千变万化的中国和亚洲当代艺术作品。作为画廊亮相纽约后的首个展览,

掘金纽约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中国进行时:第二章”展示了中国新兴艺术家庞永杰和夏国的作品,而这也是两位艺术家在美国的首展,尽管他们的作品足迹此前已遍及亚洲和欧洲。

自2009年2月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从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低谷进入到快速复苏阶段,Asia Art Piers此时进入市场尽管有些偶然,但也可以说是恰逢时机。处于一级市场的画廊目前正享受着“牛市”,但对投机型买家也持谨慎态度,并力求服务于真正的收藏家。

作为Asia Art Piers的负责人之一,美籍华裔Louise Chen和她的美国团队近日在纽约接受了本刊特约撰稿人陈蓓的采访,并一同探讨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走向以及画廊未来规划等话题。尽管Louise Chen在纽约一些中国当代艺术画廊和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她仍然称自己是“年轻的职场人士”,并强调画廊的经营离不开整个团队的协作。

Louise Chen
美籍华裔Louise Chen是Asia Art Piers的负责人之一

美国艺术收藏家正在错过中国

《投资有道》:请向我们大致介绍一下Asian Art Piers 画廊?

Asian Art Piers (AAP):Asia Art Piers是美国人所拥有的建在纽约Chelsea艺术区的画廊。画廊与北京经验丰富的艺术经销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画廊的的目标是将亚洲文化价值中最高和最具社会意义的突破性艺术介绍给美国观众。

《投资有道》:为什么决定在纽约开Asian Art Piers画廊?

AAP: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代艺术是通向社会的窗口;其次,中国将继续经历剧烈的社会变革,而其在全球的地位也在不断增长;再次,中国正在享受着无与伦比的经济和文化繁荣。

在纽约,收藏家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兴趣正日渐浓厚。然而,不同于欧洲,在美国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画廊数量是有限的,而在纽约曝光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也远不及在欧洲曝光的多样和全面。美国的公众和艺术收藏家正在错过很多在中国发生的令人兴奋的事情。Asia Art Piers的任务就是进一步打造中国和亚洲艺术家的平台,让艺术家的展览内容能够有更大的释放空间,并为纽约的艺术界再添活力。

《投资有道》:是否有任何艺术基金、拍卖行或艺术机构在支持画廊的运营?

AAP:我们是由美国投资者出资并管理的。同时,我们也是北京私人经销商的扩展。然而,我们的策展标准仍然非常独立。尽管如此,这些并不排除我们和艺术市场的各种参与者及机构展开合作。

纽约蕴藏巨大机会

《投资有道》:Asian Art Piers选择现在在纽约开设新的画廊,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正发展得很好?

AAP:我很高兴地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表现非常好,我们现在进入这个市场可以说是恰逢时机。2009年市场的低迷过滤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投机者”,为新兴的艺术家群体提供了更健康的土壤。在纽约,以中国为主题的画廊数量是有限的,也因而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一级市场上,几乎纽约所有的主要画廊都已经或正在接触中国艺术家。在二级市场上,顶尖的拍卖行在过去一年里都享受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创纪录的拍卖佳绩。

《投资有道》:你们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2012年的发展?

AAP: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2012年的发展将比2011年更好。整个当代艺术市场现已回升。亚洲当代艺术市场发展将超越其它艺术门类。中国自身的艺术消费量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在美国,当代艺术市场的整个市场份额可能只会缓慢扩大,但亚洲艺术品消费量将继续以更快的速度增大。

《投资有道》: Asia Art Piers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方面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AAP:中国艺术界正如同中国社会一样快速地变化着。我们的角色就是在?大的变化中做一个领导者、一盏明灯和一个航海家。我们正计划通过举行学术讲座、公共展览以及私人参观活动,增强画廊和纽约大众的对话。

掘金纽约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以专业管理争夺市场

《投资有道》:Asia Art Piers怎样选择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AAP:我们的方法很简单——选择备受推崇的艺术家,他们及他们的作品在亚洲和欧洲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在美国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通过我们在中国和亚洲地区的策展人、艺术评论家以及艺术专业人才网络,我们精心挑选艺术家,而他们的作品正反映了他们所处社会的时代精神,当今中国和亚洲广泛的艺术内容,以及他们呈现个人身份和集体心理的特殊方式。

《投资有道》:Asia Art Piers的目标客户是谁?

AAP:每个人。我们非常享受与经验丰富的精通亚洲当代艺术的美国收藏家交流。我们很乐于协助年轻的新收藏家建立他们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也很感兴趣指导他们了解中国艺术。

《投资有道》:与纽约的其它中国当代艺术画廊相比,Asia Art Piers有什么独特之处?

AAP:虽然我们都与中国当代艺术有关,但我们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比如策展方式、艺术家以及管理等。中国当代艺术自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现正进入下一个20年,而这一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画廊和经销商的努力。

与其它中国当代艺术画廊不同的是,我们拥有25年的中国传统艺术、古典艺术以及当代和现代艺术的成功经营经验。据我们所知,到目前为止,在纽约的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很少有画廊拥有这样的专业经历。正因为如此,画廊所有的策展、公关稿和评论、画廊讲座与专题讨论都由我们亲自完成。

《投资有道》:你们是怎么推广画廊的?

AAP:我们通过Facebook和Twitter账户来推广画廊。此外,我们打算将我们的网站打造成一个教育资源平台。

《投资有道》:能否介绍一下画廊的首个展览“中国进行时:第二章”,为什么是“第二章”?画廊的近期计划是什么?

AAP: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那是过去20年的事。收藏家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艺术界的变化,如“玩世现实主义”和“政治波普”等。现在,中国当代艺术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演变,也就是我们所指的“第二章”。

我们的下一个展览将展示刚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新兴艺术家作品。我们坚信,现在这个时间在纽约从事中国艺术推广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尝试。

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 | 投资有道
转载请注明转自《Asian Art Piers:掘金纽约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