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三板市场虚火较旺 类金融风景独好

时间:2016-03-08 10:24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4,974 次

新三板市场一开年便发展势头旺盛,而回顾过去一年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同样是风口浪尖上的角色。主板暂停IPO、产业转型、金融改革、互联网+等一系列资本市场的热词都与新三板挂上了钩。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试点的新形态,“双创时代”背景下的新三板已经成为了市场新焦点。

QQ截图20160308101941

新三板市场自扩容以来,规模迅速膨胀。据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1月,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达到5632家,仅1月就新增挂牌企业共494家,其中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IT和化工原料及加工三个行业中,有VC/PE支持的共有115家,共有313家企业进行了定向增发,定增募集金额达到144.37亿元,共发行30.85亿股,平均价格为4.70元/股,平均市盈率为112.52。

新三板市场一开年便发展势头旺盛,而回顾过去一年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是风口浪尖上的角色。主板暂停IPO、产业转型、金融改革、互联网+等一系列资本市场的热词都与新三板挂上了钩。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试点的新形态,“双创时代”背景下的新三板已经成为了市场新焦点。

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总数为5129家,相比2014年年末的572家,上涨达226.27%;总股本2,959.51亿股,相比14年上涨349.53%;总市值24,584.42亿元,上涨435.44%;截至2015年年末整体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47.23倍,上涨33.90%。此外,定增市场也异常火爆,2015年全年累计完成发行企业数量总计2565家,相较上年末增涨2236家,几乎是14年7倍左右;2015年定向募集金额累计达到1216.17亿元,而14年仅有132.09亿元,增幅接近十倍。然而,与九鼎投资、中科招商等明星股成交活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挂牌新三板企业中仍有至少2500多家零交易,零融资,无并购重组的“僵尸”企业,这也暴露了目前新三板流动性不足这一大缺陷。

1

广东成为新热点 制造业挂牌数居首

纵观新三板挂牌企业分布地域,广东省占据榜首。据统计,广东省在2015年新增535家挂牌企业,占比15.04%;江苏省以480家挂牌企业数量位居第二位,占比13.49%;北京市和浙江省分别以401家和341家紧随其后,挂牌企业数量分别占比11.27%、9.59%。江浙广三地新增挂牌企业相较2014年更多。

2

从2015年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据统计数据显示,制造业以1247家挂牌企业占据首位,IT行业以546家位列第二,两个行业分别占比35%和15%,合计占新三板挂牌企业一半之多。这也是延续了新三板挂牌企业一直以来的趋势。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下,作为创业创新的互联网不断发展,在挂牌新三板的占比上有所提升,仅在12月份就新增互联网挂牌企业50余家,而且新三板以包容性的市场制度及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成为互联网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首选。另据统计,2015年新增文化传媒行业挂牌87家、建筑建材69家、房地产26家等,相比高科技企业挂牌还有一定差距。金融公司挂牌93家,占比3%。此外,一些期货、金融租赁、小额贷款金融企业也加入了挂牌新三板行列。长期来看,市场监管的加强和交易行为的规范,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优质企业的进入数量和运行质量,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3

定增极速升温 融资额为14年9.2倍

2015年新三板定增市场依旧是急速升温,据统计,2015年新三板完成定增融资案例共2565起,定增募集资金总额达1216.17亿元; 2014年定增融资案例329起,定向募集资金总额132.09亿元,15年定增和融资金额分别为14年的7.8倍和9.2倍。

新三板定增制度较为活跃,增发对象较多,并且不像A股市场有12月锁定期,也几乎可以忽略掉审核环节,2015年新三板市场集中爆发,资本对于新三板公司的关注度迅速上升,企业融资额也出现爆发式增长。

定向发行预计是未来新三板企业股票融资的主要方式,投资者通过参与新三板企业定向增发,提前获取筹码,享受将来流动性迅速放开带来的溢价;新三板融资的便利性,使其定增成为财富的聚宝盆。2015年募集资金总额1216.17亿元,已经超过创业板约60亿元,而且单笔融资额也屡创新高,其中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中科招商三轮定向增发募集资金90.37亿元,9月启动的新一轮定增融资规模计划达300亿元。新三板定增趋势如此凶猛的原因还是在于更简洁的审批环节造就了更宽松的融资环境,新三板挂牌公司从提出定增方案到最终实施,平均一个月内就能完成,相比主板市场180天,极大节约了流程时间。

另据数据显示,参与企业定增的VC/PE机构,截至2015年总计900余家,约占总定增企业数量的35%。整体来看,虽然定增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机构参与企业定增的热情却从5月起一直在下降,机构参与企业定增募集金额占市场份额由5月的17.54%,下降到10月的1.30%,11月机构定增热情略有上涨,占定增总量9.52%,这说明新三板流动性与运转价值不温不火的状态,直接影响了机构的行为。所以总体来看,看似热闹的新三板背后,仍然还处于浮华背后的纠结中。

类金融抢戏 奇葩股再博眼球

虽然2015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大幅上升,但是,截至2015年12月31日,挂牌的5129家企业中,仅有2565次股票发行,这说明至少2500家企业零交易,相比于新三板火速蹿升的规模不免显得捉襟见肘。这也确实反映出目前新三板成交量低迷、流动性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过,新三板和主板市场很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很多企业挂牌是为了有一个股权展示的平台,并不是为了快速融一笔钱或是交易流通,除了融资功能,挂牌所带来的品牌传播和广告效应也被企业所看重。

但反观九鼎、中科招商这样的PE大机构,挂牌新三板后,不仅整体拉动新三板金融板块领跑大盘,还带走了新三板中近一半募集资金,其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发展速度等,是挂牌新三板的实体企业所无法企及的。

其中,于2014年4月份登录新三板的九鼎投资,是第一家登录新三板的PE机构。2015年5月份,公司出资41.5亿元收购中江集团100%的股权,从而间接持有A股上市公司中江地产72.37%的股份,此举开创了新三板企业主动收购A股上市公司的先河。此后在11月12日,中江地产又发布了120亿元定增预案,其中九鼎投资拟认购股份数量近 6.16亿股。另一挂牌新三板企业中科招商,在2015年挂牌融资后,斥资超40亿元举牌了16家上市公司。虽然中科招商举牌后几个月的“战绩”并不尽如人意,其举牌的16家上市公司中,12家公司浮亏4.2亿元,但据其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司上半年完成了大规模融资,是为下一步实现中科招商的资本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PE机构挂牌新三板导致的市场两极分化态势已日趋严重,而针对这一现象,证监会于2015年年底明确表示叫停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挂牌新三板及融资,此外,新三板所有类金融企业也全部暂停办理挂牌手续。这一举措的实施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新三板市场上现存的所有问题,但是对于新三板市场的长久发展仍然利好。

此外,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中还存在一些“奇葩”公司,例如讲冷笑话的飞博共创、催债的一诺银华、理发的东田时尚、演话剧的开心麻花、整容的丽都整形等。可见新三板的包容性不是一般的强,而正是这种包容性,足够体现出新三板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定位。

分层制度实施在即 投资前景可期

2015年11月24日,全国股转公司综合业务部总监贾忠磊表示,新三板将进一步细化挂牌准入的标准,完善交易制度,并计划在2016年5月份正式实施市场分层制度,即将新三板分为基础、创新两个层次,未来还将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和成熟,对相关层级进行优化调整。未来的新三板市场内部会出现明显的分化,符合“创新层”标准的挂牌公司,其流动性将得到改善,投融资更加便捷,“强者恒强、弱者积弱”现象或成为新三板市场常态。

分层制度的推出在即,为新三板市场带来了“政策红利”。据全国中小股份转让系统的官方数据显示,仅去年11月一个月,新三板定增规模便突破了200亿大关,合计发行股票的金额为211亿元。这是新三板历史上首次单月定增规模突破200亿。未来符合创新层标准的公司、有望进入转板试点的优质公司,都将成为投资机构关注和政策红利倾斜的重点,其融资效率也会更高;而股权交易不活跃企业未来其流动性问题将会传导至融资端,从而更难获得融资。

同时,由于分层制度实施后,各项创新业务如发行优先股、转板等制度红利无一例外都将向创新层倾斜,但标准一、标准二对净利润或营业收入增速等做了要求,短时间内难以拔高,多数企业从而将眼光锁定标准三,即将做市商家数增加至6家以上。由此导致了2015年的做市券商排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号,新三板做市企业数量累计4809家,其中广州证券、众泰证券(原齐鲁证券)、光大证券在做市企业数量上占据三甲排名。中泰证券全年表现相当出色,持续领跑;光大证券在最后一月的表现也相当显眼;而广州证券借助分层制度实施在即的优势,在最后一个月里表现尤为抢眼,反超中泰证券摘得桂冠。

目前,新三板仍处于政策红利释放的初期,公司分层、做市商扩围、公募基金入市、转板、竞价交易等制度红利逐步兑现,流动性改善和估值提升会较为明显,投资前景也十分可期。

中小企业挂牌刚起步 市场有待开发

轮番政策利好下的新三板市场自然不断吸引着机构投资者,其中主要包括传统风投企业、阳光私募、投行、券商等。但这几类投资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比较短视,抱着借政策红利炒一下就走的心态,而不一定是长期投资者。所以,市场人士都非常期待做市商扩容,将一批长期投资者,诸如产业基金,公募基金等引入新三板,激活新三板的流动性。

无论是交易所还是股转中心,为企业服务是其共同方向,不论是上哪个板或是转板,最终都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选择。即使市场低迷,融资越来越困难,新三板也确实为那些原本很难进入资本市场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在注册制出来之前,新三板的入口更宽,会带来大量挂牌企业,同时其结构两极分化特征会越来越突出,即整体受到资本追捧很难,只有优秀企业会获得市场的认同。

新三板给了中小企业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只要解决了流动性问题,就解决了企业融资问题。而随着接下来更多知名企业相继挂牌,对人心是个提振,新三板或许可以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纵观新三板的发展路程,从大起到大落,再看到新的希望,每一步都不在预料之中,却又让人充满期待。国务院设立新三板的初衷,就是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渠道、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中国现有的7000万中小微企业中,截至去年底挂牌新三板的只有5129家,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毋庸置疑,新三板今后的发展依然具有相当的守望空间。

编/陈静红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