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魔咒在延续?

时间:2014-08-06 15:20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5,107 次

在中国,流传着一个古老的魔咒,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一句俚语--“富不过三代”。这句话似乎成了一个梦魇,千百年来如幽灵鬼魅般地缠在富豪们的身边,成为一个很难被打破的魔咒。

“富不过三代”,魔咒在延续?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个奇特的现象,许多威势赫赫的大富大贵之家,到家败时“忽喇喇如大厦倾”,正如黄炎培先生总结的国家兴亡的历史怪圈那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为此后人不无感慨地概括为“富不过三代”!故而有一代创,二代守,三代耗,四代败的说法。所谓“三代”并非一个确切的时限,只是讲富贵不能长久而已。有的可能当代、二代即衰落,有的可能四代、五代。

当前,全球大部分的家族企业都将面临老一辈创业者或守业者对下一代的权力交接问题,一个全球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已经到来,这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财富迁移运动,但这个财富迁移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最为脆弱的时刻。

富不过三代

家族财富传承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富豪们永远关心的话题。近日,在“家族企业财富保全与传承论坛”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竞强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目前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能进入第三代,而进入第四代的只有大约4%。家族企业的短暂生命周期似乎在验证着“富不过三代”的“千年魔咒”。

一代“劳模”辛苦拼搏创下家业,二代人目睹父辈创业的艰辛,受到父辈的影响,或许还能够守住家业甚至把企业发展壮大,但三代、四代人则不然,他们从小享受父祖辈的福荫,周围马屁精环侍,不但进取心消失殆尽,还有不少成了纨绔子弟,甚至成了“衙内”、“恶少”,横行乡里,为害一方,吃喝玩乐,无所不为。长辈若不注意引导,溺爱娇纵,不成败家子都难。

创业难,守业更难,富不过三代的例子在史书上比比皆是。广东地区有个故事,大意是说一个富家子弟穷奢极欲,把父亲遗留的财产挥霍得一干二净,一天,他饿得头晕眼花,只好到相近的寺庙乞讨,和尚施舍他一把干饭团,他吃得津津有味。和尚说,这就是平日从你家沟渠里流出的饭粒积聚而成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坐享其成甚或肆意挥霍上一辈遗留下来的财产是不少人的劣性。广州人说:“牛耕田,马食谷,老窦(老爹)揾钱仔享福。”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所以有些不成器的后辈们千金散尽,却无力复来了。

富豪家族传承难题

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子女争产、兄弟阋墙、患难夫妻反目等各式豪门恩怨开始频繁上演。造成诸多继承财富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

首先,传与承的承接问题。由两代人因经历差异、观念差异以及知识差异等带来的传承困扰。很多家族企业的后代不愿意接手父辈“土气”且回报率低的家业,他们更倾向于从事金融投资工作,有的即便同意接手家族企业,却要求父辈们绝对放权。私人银行部相关人士谈到家族传承问题时称,关于家族财富的传承对象,更是涉及财富永续安全、亲情绵延和睦的基础问题。

其次是合理分配问题。家族企业往往是以“血缘”和“亲缘”为纽带而结成的财富积累主体,普遍都存在产权不清的问题,而且企业与家族成员之间积累、消费、分配的混乱更使家族企业财富的多少与归属模糊不清,这必然从根本上影响财富的顺利传承。

再者是风险控制问题。财产权的简单传承风险无法规避,将家族积累的财富分配转移到承继人的名下,这是财产的直接划分和归属,有的甚至将所有财富分文不剩地传给后代。但事实证明,这只能实现财富在物质上的暂时延续。因为,财富一旦转让传承,就失去控制。承继人能否安全掌控、合理使用、物尽其用都不得而知,这部分财富是否面临风险、如何规避风险、能否规避风险也无法判断和掌控,“富不过三代”魔咒于是屡屡应验。

最后是财富传承难题。如何有效的培养“富二代”使得后代更好的承接企业的权力,成为优秀的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如何使得手中的财富稳健的走向下一站,如何最终达到企业长青,绘制更美好的家族财富蓝图,成为中国“富一代”们迫切想得到的答案。

企业传承:选对方式选对人

调查表明,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中有40%由家庭所有或经营,而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的家族化管理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家很早就开始刻意培养自己的孩子来“子承父业”,并且不乏成功的个案。如鲁冠球独子鲁伟鼎入主万向集团以后,在资本运作上的成就被证券界人士认为已经超过其父;茅理翔的儿子茅忠群接班后,将原来的飞翔集团改名为方太集团,产品由点火枪专攻厨具,也取得了空前成功。

家族企业盛极而衰,往往起于财富交接衍生豪门恩怨,而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企业制度,导致无法长久维系。据说,雷允上六神丸的创始人临终前,把六神丸的配方分拆给众多的后代,儿子每人两味,儿媳每人一味,女儿不给。其意是让下一代人同心协力使企业长盛不衰,用心可谓良苦。

事实上,商业王国里的权力交接最大的矛盾就是后辈子女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这一点是造成许多家族企业衰落的主因。李海仓之父,李兆会的爷爷李春元曾对媒体透露:“在一开始,并没有计划让李兆会这个当然的继承人担任董事长职位,大家意见是先让李天虎当董事长,我不同意;再调整为让李天虎当执行董事,老六李文杰做董事长,这个时候,老六同意了,但李天虎却要撂挑子,这怎么办?不好搞的,所以最后还是把李兆会提出来,让老五继续做总经理。老六这个副总经理则辅佐兆会。这样才没有意见了!”

在这方面,一些国外的家族企业做得就非常合理。为了平息子女之间的争夺,瑞典宜家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把公司资产拆成了三份,确保自己的子女无法动摇公司的根基。意大利经营高级男装的杰尼亚家族做得更绝,它把整个生意变成了两代人的合资公司,共同承担经营上的风险。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有这样的“幸运”,他们的孩子或因才识不够,或因兴趣不同,未必能肩负掌舵的重担。在不勉为其难的前提下,如何让企业薪尽火传,正成为困扰家族企业发展的难题。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