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二次曝光”不为投机只为欣赏

时间:2014-05-23 15:09 栏目:封面故事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7,265 次

作者:李启超    来源:投资有道13年8月刊

成立两年时间,净资产由注册时的100万元上升至170万元,近期正在谋划增资至500万元。伴随着上海浦东文化传媒筹建的上海艺术版权开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浦东文化传媒攥紧了核心版权产业的拳头,准备再度发力艺术衍生品这一新领域。

浦东文化传媒副总经理华凌磊说,“2011年国内艺术衍生品交易额仅为150亿人民币,约为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的十四分之一。而欧美市场上这一数字超过2000亿美元,为艺术品直接交易额的3倍多,且欧美市场上的艺术衍生品已经应用到了奢侈品、高端礼品、传统制造业等诸多领域。”

据悉,雅昌文化集团也已从2011年开始同步启动了艺品、影像、出版三个事业部,意图加大艺术衍生品在集团主营业务中的比重,且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近5000万元的营收。

作品《Azalea》
作品《Azalea》

  随着5月份上海博物馆商店进驻浦东机场,国内艺术衍生品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古代文物的复仿制品、文化礼品、文化旅游纪念品、文物图录和馆藏图书,更包括多种仿古图轴、器皿和金银器等领域,向各类企业抛出巨大的利润诱惑。雅昌文化集团华东运营中心总经理戴虎认为,“艺术衍生品未来的市场非常好,经济不发生毁灭性灾难的话,三年左右便会到达黄金期,甚至将颠覆中国的传统消费品市场。”

衍生品非艺术品  切忌投机性投资

在上海中华艺术宫艺术品商店中,法蓝瓷品牌的各类产品炙手可热;香港会展中心200平米的设计廊内,购买艺术衍生品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单笔消费达到2000港币;北京798艺术区的尤伦斯商店中,隋建国的限量版恐龙雕塑系列,每个售价达到4.2万元,一推出就被抢购一空;精于加工的朵云轩传统木板水印,已然形成了不小的市场影响力;上海西藏南路上雅昌艺术衍生品实体店中,与真品几乎毫无分别的高仿书画复制品清明上河图,每幅出货价为2万元。每件艺术衍生品较真正的艺术品投资中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亿的资费来说,更为平民化却不失欣赏价值。

“参照欧美惯例,当艺术品收藏鉴赏和投资进入兴盛阶段,艺术衍生品也进入了直接介入人们生活的阶段。”华凌磊表示,“投资艺术未必一定要花费很多的资金,用仅仅高于普通茶具少许的价格就可以将一件根据吴昌硕画作再加工的茶具收入囊中。”从十几元的手机壳到到几百块的丝巾、茶具再到上万元的雕塑、奢侈品背包,艺术衍生品用各种你可以想到的艺术形态满足着喜爱艺术的不同消费群体,有些文物的高仿品甚至被博物馆采购用来替展。

华凌磊告诉记者,艺术衍生品实质上是艺术品的复制品,很容易就可以进行再开发,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一般不具备升值空间。但也不乏例外情况,例如生产数量极其稀少且承诺不再开发,抑或是客观原因造成不可能再开发出同类的产品等。但整体而言,艺术衍生品不具有稀缺性,如果将其作为收藏品来投资,风险非常之大。

品牌建设待加强

近两年来,从岳敏君的“大笑人”、周铁海的“穿旗袍的骆驼”,到周春芽的“绿狗”、隋建国的“小恐龙”,再到刘野的“卡通娃娃”、沈敬东的“小军人”等等,虽然很多已经进驻各类公共场馆和艺术画廊,但仍缺少系统性、规模化的商业开发及品牌助推力。艺术衍生品的开发模式仍然零零散散的在各个机构间,作为主流艺术的配套和艺术家的业余爱好默默地成长着。有业内人士评论,“当前存在的艺术衍生品大多都是零敲碎打、粗制滥造,好的产品研发需要很长时间,一条丝巾就需要5个多月设计期,24个颜色套色制版,不是单纯的喷绘所能比拟的。”

“好的艺术作品需要集思广益,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进来,有钱要一起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华凌磊说,“我们通过建立艺术版权开发中心,为艺术家、设计师、制造型企业和商业服务企业等搭建了一个创建独立艺术衍生品品牌的平台,并计划3年内带动100家生产和服务性企业介入到开发经营活动中来。”据了解,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基金”,重点针对浦东新区处于创业成长期的文化创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股权投资。该基金将同时用于帮助加盟企业建立完整的艺术衍生品产业链,截止到发稿前该基金共募集了近5亿元人民币。

浦东文化传媒对海派艺术巨擘吴昌硕和当代水墨艺术家仇德树的作品深度挖掘,研发了50余种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高端商务类、生活类艺术衍生礼品,且积攒了一定数量的稳定机构、企事业单位客户,而整个创业型团队还不足10人。华凌磊介绍,“我们这两年来把重点放在了当代海派大师的作品开发上,因为海派书画很突出,吴越文化与西洋文化的交融,很容易打开西方消费群体的市场。且由于画家健在或继承行为清晰,不会遇到版权纠纷等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这些画家已经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地位,很容易引发艺术市场的共鸣。”

雅昌的做法则是与众多艺术品著作权拥有者签署合同,并规定某件作品的生产数量,以及对已开发的产品进行技术防伪预防二次翻版,进而达到版权保护的目的。

戴虎表示,“复制画在去年为雅昌带来了3000万元的营收,较传统艺术印刷业务营收的10个亿还有很大的增长势头。企业的当务之急就是用最快的时间占领市场,建立品牌影响力,我们的印刷品正在以每年20%的增速扩大市场收益。为保证雅昌艺术衍生的品牌质量,我们从原料到技术再到人工,每个过程都进行了严格把控。例如,雅昌书画的最大优势在于色彩,除了加强培训使团队对艺术品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还会不断把真品实物摆在技术人员面前,让他们反复观察,分辨色别,开发与真品几乎毫无差别的材料,并对于纸张、绢帛、油墨等材料都申请了专利保护。从这些细节上提高雅昌艺术衍生的品牌口碑并逐步打开市场。”

作品《North Wind》
作品《North Wind》

  前景良好  路途曲折

作为艺术品和艺术家“二次曝光”的平台,艺术衍生品产业似乎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但各种危机和困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以浦东文化传媒为例,产品研发一直是个难题,阻碍着企业发展的脚步。“这是决定企业和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只有获得了较大基数的优秀产品品类,才能为今后打开销售渠道和募集资金奠定基础。”华凌磊表示,“单纯依托自己的设计师远远不够,只有发动社会力量,促进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互补,才能够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三年内我们将通过不断地与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合作将产品品类提升至5000种。”

在产品形态受限的直接影响下,艺术衍生品很难像普通商品那样走进传统商业机构,也许在艺术版权产业投资基金的扶植下,艺术衍生品将很快走出依赖传统机构客户礼品采购的单一销售模式,走进地标性的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中去。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对东昌电影院进行改建,准备打造一个艺术衍生品体验中心,预计明年6月就可以面向公众开放。”华凌磊介绍,该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场馆陈列按消费层次分为高、中、低档三块区域,包括两个艺术衍生概念的样板设计,一个咖啡馆和一个餐厅,样板中所有的物件都将应用艺术衍生品,为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相关设计提供导向。

除了传统商业渠道的开发,艺术衍生产业同样面临着如何走入电商的烦恼。在电商平台中,各类形态的产品被打散归类到现有业态,使本来就不是很多的产品湮没在生活用品的大千洪流中。“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我们多次与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平台进行磋商,希望对方能够开设艺术衍生品专属的大类,从而为这一业种的未来打开一个希望。”华凌磊表示,“合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不久之后就能够看到这一专属大类出现了,只是终究要有固定的平台和稳定的流量才是艺术衍生品真正的成功。”

国内艺术衍生品的发展重点不仅仅是产品形式的开发,也涉及到设计人员的培育。在尚未形成规范体系、标准和品牌的当下,消费者从认知到接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完善国内艺术衍生品的生态环境,完善版权交易的服务功能,并带动相关制造企业转型,俨然成为艺术市场发展的一个侧重点,也在不断地考验着这一产业的上下游各个环节。

戴虎表示:“不要把艺术品市场太具象,由于欣赏难度不高、消费金额不高,艺术衍生品市场应当很广阔。”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