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国际板?

时间:2014-04-14 11:03 栏目:专栏 编辑:投资有道 点击: 8,255 次

作者:申毅   来源:投资有道

谁是谁的谁,谁为谁憔悴;谁是谁的谁,谁为谁伤悲",铺天盖地的歌声,折射浮华世界的无奈和浮躁。

创业板问世大半年后,推出国际板的声音渐响,无论是国务院发布的指导意见,还是来自券商、交易所人士的表态,均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

但在我看来,力求在短期内马上推出国际板,更像是上交所与深交所的赌气之争,其背后,亦是浮躁心态在作怪。而一旦真的推出,受益的将是交易所、券商和上市公司,唯独不包括普通投资者。

  不推亦无不可

5月中旬,德国戴姆勒公司发布公告,宣布该公司计划退出纽约股票交易所。

在纽交所上市的费用和效果不成比例,是该公司退出的主要原因。过去的12个月里,在该交易所的交易量还不到其全球交易量的5%。

而有意退出美国股市的欧州公司,并非只有一家,法国保险公司及希腊电信,亦有此意。而自2007年以来,从美国退市的德国公司已有十几家。

从所谓的双赢之举,到现今的退市,在美国上市开盘瞬间的荣耀已不像往日那般吸引人。

而留在美国股市的其他欧洲公司,诸如英国沃达丰,成交量同样不尽人意,是否会蹈戴姆勒之覆辙,亦须观察。

来自成熟市场的表现,尚且如此,作为新兴市场,推出国际板后,能否满足成交活跃的最基本要求,是需要提出的第一个问号。

以目前情形来看,对推出国际板最为赞同的当属交易所和券商。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合,来自交易所的人士反反复复地表明,国际板不会成为国际提款机;来自券商的人士,则力证国际板既可以在结构、层次和品种上丰富资本市场,且不会遭到过度投机和热炒。

究其实质,均是站在自身利益立场出发,并没有完全考虑到是否会对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形成压力,会不会给A股造成巨大压力。

交易所获取相关税费,券商得到大笔的承销收入,上市公司多了一条新融资途径,普通投资者却难以获得实质性益处。在投资标的已经足够多,资金压力如此紧张的情形下,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国际板并非非推不可。

  反对汇丰上市

退一步讲,如果国际板真的推出,也应是红筹股的领地,而非汇丰。

历史上,汇丰曾让中国人深受伤害。在旧中国时代,其就是英国资本对旧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并控制旧中国金融市场的机构。

香港回归前夕的关键时刻,汇丰集团又带头掀起撤资潮,通过宣布在伦敦成立汇丰控股,变相迁址伦敦,增加香港回归的变数和不稳定因素。

目前的汇丰,在欧洲主权信用危机影响下,正处于缺钱状态,准许其登陆国际板完成二次融资,除为其解决燃眉之急外,看不出对内地投资者有什么好处。

"鲸吞"中东不列颠银行、印度商贸银行、"蚕食"美国海洋密兰银行、英国米特兰银行,熟练的并购财技,一向是汇丰全球扩张的一大法宝,有国际板相助,汇丰将变得更加强大,届时,是否还能对其实施全面管控,需要提前考虑,尾大不掉、养虎贻患的先例,实在太多。

(申毅 《投资有道》策略顾问。统计物理学博士,历任高盛集团美国ETF自营交易部和量化套利组合的高级主管;创立高盛欧洲ETF部,以股指期货、期权和ETF组合交易全球性权威的身份直接参与欧洲大陆第一家复合ETF基金和英国富士100基金的设计和做市。)

声明: (本文为投资有道签约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视为侵权,本刊将追究法律责任)

读者排行